1978年12月22日闭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45年来,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命运,也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

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改革开放”的概念,但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等于放弃了毛泽东时代的文革路线,全会要求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另一个重大改变就是架空了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的地位,邓小平实际上成为中国。

作为政治概念的改革开放主要由邓小平提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多次使用“改革”概念,比如1978年9月17日,他提出“要教育所有的干部独立思考,不合理的东西可以大胆改革”。同时期他也多次提到“开放”概念,强调“开放政策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也符合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中国人民是赞成的”。

但直到1984年,邓小平才首次将“改革”和“开放”概念结合起来。他在同年2月9日参观著名侨领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村时说:“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此后,中国官方话语开始经常使用“改革开放”。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报告中29次出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正式成为代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基本国策的政治概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概念写入党章,强调“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5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到1992年10月。改革先从农村起步,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从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到开放10多个沿海城市。

在理论上,第一阶段是中共在实践中重新认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探索改革开放的方向和目标的阶段。

第二阶段从1992年10月到2012年11月。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导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在这一阶段,中国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等。

第二阶段是中共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中国经济在这一阶段高速增长,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逐步变成“世界工厂”,中国经济也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第二阶段,中共经历了江泽民、胡锦涛两任总书记。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共也开始面临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环境保护等严峻挑战。

第三阶段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至今。中国官方接任中国后,以强力反腐败和推动改革树立个人权威,成为中共新的领导“核心”。2017年中共十九大,中国官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共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中国进入中国官方长期作为的“新时代”。

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并未改变,“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也是中国官方新时代的重要口号。实际上,中国官方新时代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时代的继续。

不过,信心缺失的情绪近期在中国社会蔓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多人认为改革开放的前景不明。这种情绪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中国改革开放45年后的今天,悲观情绪重新抬头,说明改革开放不仅需要口号,更需要新的动力。中共明年年初将举行二十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能否以新的改革开放姿态提振社会信心,各方都在拭目以待。